高等数学(下)期末复习:14.8 拉格朗日乘子
14.8 拉格朗日乘子 1
拉格朗日乘子是一种用来找到限制条件下函数的最值的方法。
受约束的 2 最大值与最小值
例题 1
求平面 2y − z − 5 = 0 上离原点最近的点。
这个很简单,就是把 z = 2y − 5 代入
另一个例子则能很好说明代换法的局限性。
例题 2
求 hyperbolic cylinder x2 − z2 − 1 = 0 上离原点最近的点。
如果采用代换法,将 z2 = x2 − 1 代入 x2 + y2 + z2 中,得到 h(x,y) = 2x2 + y2 − 1,要求 最小值,就有
也就是原点本身,这个答案肯定很滑稽。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我们需要的点是是在 hyperbolic cylinder 上的,而代换之后找目标点是以整个 x-y 平面为范围的。

能够避开对于范围的讨论而得到结果的另一种方法,则是考虑一个以原点为球心,a 为半 径的 “泡泡”。这个 “泡泡” 不断地变大,它刚好碰到 hyperbolic cylinder 的时候,那个交点 肯定就是到原点距离最小的点,距离为 a。
“泡泡” 与 hyperbolic cylinder 的方程分别为:
临界条件是它们相切,也就是切平面方向平行,也就是法线方向平行,也就是梯度向量平行 …… 也就是:
∇f = λ∇g
也就是
显然 x ≠ 0,所以 λ = 1,z = 0。回带进限制方程 x2 − z2 − 1 = 0,得 到 x = ± 1。
REMARK:以上即为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法的一般形式

拉格朗日乘子法
利用上面这个式子找到最值点的方法,就叫拉格朗日乘子法,λ 称为拉格朗 日乘子。
定理 12:正交梯度定理
假设 f(x,y,z) 在区域上可微,在其内部有光滑曲线
C : r(t) = x(t)i + y(t)j + z(t)k
若 f 在 C 上一点 P0 处取得局域最大值或最小值,则∇f 在 P0 处正交 于 C。
原因是
这个定理很 trivial,有前面几节的铺垫就懂。定理 12 是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关键所在。
拉格朗日乘子法 >f(x,y,z) 和 g(x,y,z) 可微且 当 g(x,y,z) = 0 时∇g ≠ 0。要找到 f 受限制与 g = 0 的区域最大值、最小值, 需要找到 x, y, z, λ 同时满足
\nabla f = \lambda \nabla g \\
g(x,y,z) = 0
\end{cases}
$$
双重限制的拉格朗日乘子
有的问题要求有更多的限制,可以引入两个拉格朗日乘子。

从几何上解释,根据定理 12,要找到的是正交于 C 的∇f。由于 C 位 于 g1 = 0 与 g2 = 0 上,而梯度向量与平面是正交的,所以∇g1 与∇g2 也 与 C 正交。这样,通过把∇f 表示为∇g1 和∇g2 的线性组合,就 达到了目的。
REMARK:这个地方有点 tricky,一开始我还真没怎么想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REMARK:概括拉格朗日乘子法的使用
- 找到限制条件,表示为某函数等于 0 的形式
- 找到目标函数,表示为一个三元函数
- 分别求出梯度向量,列等式
- 将结果回带进限制条件,解出坐标
- 最后记得检验结论是否合理正确
这节的内容听起来很好像简单,但是真正做题的时候可能是另一回事,并且每个定理和每个 推导的背后都有很强的逻辑性。感谢写这篇文章让我认真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ヾ (^▽^*)))